彩信平台官网-- MBA智库 - MBA智库百科
彩信平台官网2023-01-31 16:05

东西问·解码兔年 | 李茜:兔年说兔,谁 是地球上兔子的“老祖先” ?******  编者按 :  “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 。中国传统的兔年春节将至,历经疫情考验的人们心怀希冀 。自2023年1月18日起,中新社“东西问”专栏特推出“解码兔年”系列稿,探究春节文化 、“双立春”等的意涵与影响 。

  中新社北京1月21日电 题 :兔年说兔,谁 是地球上兔子 的“老祖先”?

  ——专访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李茜

  中新社记者 孙自法

  2023年 是中国传统的癸卯兔年 。兔子以其活泼好动的特点 ,颇受人们的追捧与喜爱。

  可爱的兔子如何起源演化而来 ?这个问题一直备受古生物学界关注 ,也引发诸多争议 ,直到20世纪70年代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野外考察队在安徽潜山约6200万年前地层中发现并命名为“安徽模鼠兔” 的化石,研究确认它 是兔子的祖先类型,才平息了兔子起源争论。

  安徽模鼠兔何以成为“兔祖先”?其后又经历了怎样 的演化过程?研究上还有哪些未解之谜 ?兔年到来之际,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员李茜在北京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兔年说兔,科普揭秘兔子 的“前世今生”。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视频:【东西问】李茜:中国发现的化石为解决“鼠兔同源”争议提供关键证据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记者:兔子起源研究在古生物学界曾有哪些争论 ?安徽模鼠兔化石的发现,为兔子起源和鼠兔同源研究提供了怎样的关键证据?

  李茜 :今天大家都喜欢 的兔子这种小动物,它在世界上虽然分布广泛但分类上并不庞杂。在古生物研究历史上 ,关于兔的起源曾经有非常多 的争论,包括兔可能跟踝节类有关系 、兔可能起源于亚洲特有 的一类生物等,鼠兔 是否同源也是学界长期争议的话题,因为缺少关键的化石证据 ,所以很长时间没有达成共识。

6200万年前“兔祖先”安徽模鼠兔的复原图 。中科院古脊椎所 供图

  直到20世纪70年代,中科院古脊椎所在安徽潜山盆地发现约6200万年前的安徽模鼠兔化石 ,古生物学界对兔 的起源才有了全新认识 。

  安徽模鼠兔化石发现时,虽然头骨材料并不完整 ,但它 的门齿、颊齿这些很重要的结构都被保存下来,一些下颌材料也提供了非常重要 的特征。科学家们通过仔细分析和深入研究发现,安徽模鼠兔 的上门齿跟今天兔子相关 的结构特征非常接近,包括上门齿都是两对、前一对从前面观察能够看到表面有纵沟等 。根据这一系列结构特征分析 ,科学家认为安徽模鼠兔跟现生兔子 是有关联 的 ,代表了今天兔子的祖先类型。

  在发现安徽模鼠兔同一盆地同时还发现另一类非常重要 的、命名为“东方晓鼠”的化石 。安徽模鼠兔具有现生兔类特征,跟今天的兔子有亲缘关系,因此是“兔祖先” ;东方晓鼠则具有一些啮齿类也就是鼠类的特征 ,可以说 是“鼠祖先” 。

  这两类化石不光一个像兔一个像鼠,同时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存在很多相互交混 的特征 ,这为解决鼠兔 是否同源的争议,提供了非常好的化石证据,经过对比研究最终提出鼠兔同源 的观点。

6200万年前“兔祖先”的安徽模鼠兔化石 。孙自法 摄

  中新社记者:安徽模鼠兔如何演化出今天 的兔子 ?从约6200万年前至今,兔子演化进程中有哪些重要分支节点 ?整体上呈现怎样的演化趋势 ?

  李茜 :分别作为兔 、鼠祖先类型 的安徽模鼠兔和东方晓鼠在约6200万年前同地同时被发现 ,约5800万年前的古新世和始新世之交 ,兔形目和啮齿目就已经分开,开始各自独立 的演化。

  整体上 ,兔子在地球上 的分布及演化是一个较为连续 的过程,但它们在不同大陆上出现 的时间并不一致 :亚洲最早的兔形目化石记录 是大约5300万年前,北美最早 的记录 是约4300万年前 ,欧洲要相对晚一些,大约2500万年前才有可靠 的化石记录 ,非洲最晚 ,1900万前才有化石兔形类 的出现 。

  中国不仅发现安徽模鼠兔化石 ,还在内蒙古约5300万年前 的早始新世地层中发现目前已知最早的兔形目化石 ,将其命名为“远古道森兔”,在河南中始新世地层中(距今约4600万-4300万年)发现目前所知较早 的兔科化石——“洛河卢氏兔” 。

6200万年前“兔祖先” 的安徽模鼠兔化石(右)和5300万年前 的远古道森兔化石。孙自法 摄

  此外 ,中科院古脊椎所在内蒙古约3000万年前 的地层中 ,还采集到保存非常完整的兔子骨架化石 ,经鉴定为鄂尔多斯兔。距今约3400万年前,地球上曾发生过一次全球性 的大降温事件 ,哺乳动物也受到此次大降温事件的影响 ,在东亚出现一次非常明显 的哺乳动物替代事件,也就 是降温事件后兔形类和啮齿类替代奇蹄类成为整个哺乳动物群中 的优势类群。因此,对这一时期发现 的兔形类化石的后续相关研究 ,将对理解这些类群如何适应气候突变 、生物与环境 的协同演化都有非常重要 的意义。

  可以说 ,从安徽模鼠兔起步,到远古道森兔、再到洛河卢氏兔 ,以及其他非常丰富 的兔形类化石,这些材料使得中国拥有相对完整的兔演化的化石证据链 ,从而为兔子 的起源演化研究作出不可替代 的重要贡献 。

李茜研究员展示介绍采自内蒙古地区约3000万年前一件保留出土时状态 的一只兔子完整骨架化石材料。孙自法 摄

  中新社记者:安徽模鼠兔化石发现及深入研究,为兔子起源、鼠兔同源等关键之争划上句号后 ,兔子起源研究领域 是否还存在未解之谜 ?

  李茜:目前,在兔子的起源演化研究领域,其实还有较多未解之谜。

  首先,安徽模鼠兔 是兔类“老祖先”虽然已毫无疑问成为中外学界共识 ,但再往前追溯安徽模鼠兔的演化源头,这个问题现在还没有一个好 的化石证据来回答,也是科学家们希望探索和解决 的谜题。

  其次,虽然我们找到了6200万年前的“兔祖先”安徽模鼠兔 ,也有众多被归入兔科中 的早期属种在欧亚大陆广泛分布,但 是现代兔类 的祖先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在欧亚大陆 的记录是缺失的 ,在距今约800万年左右它们突然在亚洲和欧洲辐射开来,目前对这一被科学家们称为“兔事件”的过程尚无清晰的认识。这一问题还与现生兔类起源有很重要关系,因此也成为古生物学家一直探索 的兔子演化的关键问题之一 。

  第三,兔子包含有兔科和鼠兔科 ,目前所发现的早期鼠兔科化石材料都非常破碎和零散,鼠兔科起源依然成谜。虽然中国已发现一类称为链兔的化石材料,但它 是否为真正鼠兔科最早化石及起源还有争议 ,后续希望能发现更完整 的化石材料来进行研究确定。

  现生鼠兔科动物在中国青藏高原大量分布 ,它对环境特别敏感,堪称环境变化 的“晴雨表” ,尤其 是对今天生物多样性 、青藏高原环境保护等均有重要研究意义。例如新疆 的伊犁鼠兔,现已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

李茜研究员兔年说兔 ,科普解读兔子起源演化 的“前世今生” 。孙自法 摄

  中新社记者 :在兔子起源演化研究过程中 ,中国科学家与国际同行开展了哪些合作研究?有什么代表性合作成果?未来国际合作研究有何计划安排 ?

  李茜 :兔子起源演化研究中,中科院古脊椎所在20世纪70年代发现安徽模鼠兔化石之后 ,很快进行研究工作并将研究成果带到国际学术会议 、国际合作交流当中。20世纪80年代 ,中国科学家在国际上提出“鼠兔同源”概念,并在国际学术会议上进行展示介绍,随即引起国际学术界尤其是研究兔形类和啮齿类专家学者 的广泛关注。

  在随后 的进一步研究里 ,中国不仅对兔子起源演化开展形态学研究 ,也参与到通过古生物学 的形态学和现代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综合研究当中。时至今日,无论是古生物 的形态学研究 ,还是综合现代分子生物学的研究 ,国际学术界都已认可“鼠兔同源”概念,安徽模鼠兔 是兔子的“老祖先”或者说祖先类型,也成为国际学界共识 。

  同时 ,因为在中国发现“兔祖先”化石,以及较为完整 的有关兔演化 的化石证据,这也吸引非常多的国际同行到中国来进行相关国际合作研究 。前面提到,兔子起源演化研究领域还有很多未解之谜 ,在破解这些谜题 的时候,中国所拥有丰富的 、重要 的兔化石材料将更富吸引力 ,相信未来在这些领域会有更多国际合作 的推进,产生更多 的研究成果 。

  值此兔年到来之际,中科院古脊椎所科研团队根据安徽模鼠兔化石研究成果,对“兔祖先”形象进行科学复原并完成生态复原图,展示出6200万年前潜山盆地 的生态环境面貌 ,并成为央视兔年春晚吉祥物“兔圆圆”的灵感来源和设计基础,我们也借此祝大家兔年新春快乐 ,在新 的一年里“兔”飞猛进 、大展宏“兔”。(完)

  专家简介 :

  

  李茜,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员 ,博士。主要从事古近纪哺乳动物及陆相地层学方面的研究。重点研究小型哺乳动物(啮齿类 、兔形类等) 的分类和系统学,物种 的起源和演化,及哺乳动物与古环境之间的协同演化 。她迄今已在国际及国内核心期刊杂志发表研究论文70余篇 ,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

  一是在中国诸多地点和层位上首次报道有关啮齿类和兔形类化石 ,对其中不同门类 的起源和演化提出新的认识、进一步证实啮齿类 的亚洲起源 。二 是首次建立起东亚早始新世至早渐新世啮齿类化石的连续演替序列,该序列明显反映出啮齿类对同期全球气候、环境变化 的响应;该序列也成为中国及东亚不同地区地层划分和对比的重要参照。三是推进并解决亚洲哺乳动物分期与北美及国际分期之间对比的问题 ,建立有年龄标定的古近纪地层框架 ,为中国陆相地层建阶提供有力支持。

彩信平台官网

中国式民主 的文化基因******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 的二十大精神】

  作者:吴庆华(中共湖北省委副秘书长 、省委政研室主任)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 ,“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 ,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 的重大问题 ,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 ,既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也推动和拓展了中国式民主,丰富了人类政治文明形态 ,为在新时代新征程更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提供了强大理论支撑和坚实制度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会晤时指出 ,“美国有美国式民主,中国有中国式民主,都符合各自的国情。中国全过程人民民主基于中国国情和历史文化 ,体现人民意愿,我们同样感到自豪”。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 ,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注重吸收其中 的精华, 是一百多年来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的一条重要经验 ,也 是中国式民主 的强大文化基因。正 是因为传承了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 的宇宙观、天下观 、社会观、道德观 ,汲取了5000多年中华璀璨文明形成 的看待世界、看待社会 、看待人生 的独特价值体系 、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 ,中国式民主在中华大地展示出强大生命力,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的独特优势 。

中国式民主的文化基因

  上海虹桥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修订草案)》意见征询座谈会。新华社发

  一 是天下为公 。《礼记》载 :“大道之行也 ,天下为公。”自古以来 ,中华民族强调以天下为己任 、公而忘私的价值理念,崇尚“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 。正是因为有天下为公、大同思想 的深厚沉淀,有历代先贤家国同构崇高情怀和利济苍生高远志向 的传承,马克思主义作为人民 的理论 ,才得以迅速在中国找到契合点,指引中国共产党人确立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 、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的初心使命 ,将“天下为公” 的传统精髓 ,凝练升华为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 的根本理念。

  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 ,就把人民写在自己 的旗帜上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确保人民当家作主 。党 的十八大以来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 的发展思想 ,反复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 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 ,守的 是人民 的心”。经过长期不懈的探索和实践,建立了一套系统完备、行之有效的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 ,坚持人民既是民主制度 的设计者、民主过程的实践者 ,又是民主权利 的享受者 、民主成果 的受益者 ;坚持由人民选举 ,由人民协商 ,为人民服务,受人民监督 ,对人民负责,保障国家权力不是为少数人服务,而是为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服务,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

  全过程人民民主包含选举民主、协商民主 、社会民主 、基层民主、公民民主等民主政治 的全部要素 ,涵盖民主选举、民主协商 、民主决策 、民主管理 、民主监督等民主过程的一切环节 , 是全链条、全方位 、全覆盖的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安排 ,出发点和落脚点都 是为人民谋幸福,把维护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价值遵循,真正把执政为民在阶级立场、执政理念上落地生根,确保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二是民为邦本。“民为邦本” ,出自《尚书·五子之歌》,是中国传统民本思想 的集中体现 。从孟子“民为贵”到唐太宗“君民舟水说” ,民本思想在数千年政治实践中成为重要准则。历史 的发展也验证了“民为邦本” 的历史规律 ,《群书治要·春秋左氏传》总结:“国之兴也,视民如伤 ,是其福也 ;其亡也,以民为土芥 , 是其祸也。”

  我们党在革命 、建设、改革实践中 ,批判继承中国传统 的民本思想 ,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指导下,确立了无产阶级的群众观点,形成了根植人民 、依靠人民的鲜明政治品格和群众路线,正确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 的创造者 ,是推动社会变革 的决定性力量,找到了革命取得胜利 的主要依靠力量 ,带领人民、依靠人民,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 、富起来到强起来 的伟大飞跃。在依靠人民执政 的过程中,我国人民主体 的民主政治制度不断完善 ,从边区革命根据地的“豆选” ,到1953年我国选举法的施行 ,到新时代的全过程人民民主 ,都反映了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民主的本质和核心。党 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式民主 的伟大实践 ,就是让广大人民群众成为全过程人民民主 的建设者、参与者、维护者和最大 的受益者。

  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紧紧依靠人民, 是我们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并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的根本法宝 。新时代新征程上 ,必须牢记马克思主义政党坚持以大团结大联合来完成历史使命 ,牢记团结奋斗 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的必由之路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好最广泛 、最真实、最管用 的社会主义民主 ,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 的力量 ,激发全体人民在党 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磅礴力量。

  三是任人唯贤。从孔子描绘“天下大同” 的社会理想时力主“选贤与能”,到孟子提出“选贤使能,俊杰在位”,从“治国之道,务在举贤”,到“为政之要,惟在得人 ;用非其才,必难致治”,“事业成败 ,关键在人” 的思想在中国政治文化传统中源远流长 。在制度层面上 ,从先秦 的举荐制到汉代 的察举制,从魏晋南北朝 的九品中正制,到隋唐后延续一千多年 的科举制 ,选拔真才 是中国传统政治治理的鲜明特征 。

  我们党继承中华民族选举贤能的优良传统,按照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和组织体系 ,不断探索和完善中国特色选贤任能制度,为党和国家源源不断输送人才 ,为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向前推进提供强大动力支持 。经过长期实践,我国已经把“选拔”和“选举”较好地结合起来 ,形成了能够致力于民族长远和整体利益的领导团队和梯队 。领导干部的晋升大都经过大量的基层锻炼 ,经过不同岗位的工作实践,经过包括初步考察 、征求意见、民调 、评估 、投票、公示等一系列程序,最后才能担任关键职务 。党 的二十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 ,一批经验丰富、德才兼备 、奋发有为 的同志进入中央领导机构,充分显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兴旺 、充满活力,也是中国式民主在新时代的又一次伟大成功实践。

  与西方 的选票政治相比,中国 的民主选举能够选出政治过硬、能力出色 、清正廉洁、民望很高的干部 ,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 ,具有高度 的政治忠诚 、坚定 的理想信念,有在中国社会各领域主持工作 的丰富阅历与经验 ,取得突出政绩赢得了人民的拥护,成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的关键领导力量。在许多西方国家,多党民主制度早已演变成一种“游戏民主”,其所谓的民主仅仅体现在投票环节 ,人民只有在投票时被唤醒,投票后就进入休眠期 ;只有在竞选时聆听天花乱坠的口号,竞选后就毫无发言权。这种没有选贤任能理念的“游戏民主”所产生的领导人能说会道者居多,能干者极少 ,且无法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 。

  四 是和合之道。中华文明连绵发展数千年 ,主要不在血脉认同,而在文化认同 ,特别 是和合文化。“和也者 ,天下之达道也”,讲信修睦、亲仁善邻 、协和万邦、天下一家 是中华民族信奉的价值准则。在国家关系上 ,中国讲究“胸怀天下” ,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

  “和合” 的核心要义 是“和而不同”,讲究“万物并育而不相害 ,道并行而不相悖” 。和合之道,是中国人几千年探索形成的处世之道,不是对抗性政治 ,而 是合作性政治。中国古代政治家晏婴说 的“和如羹焉,水 、火 、醯 、醢、盐、梅 ,以烹鱼肉,燀之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 ,济其不及,以泄其过”,指的就 是和合之道,这与西方崇尚“物竞天择、优胜劣汰” 的社会达尔文主义不同 。我国协商民主是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最大限度地包容吸纳各种诉求,有力促进求同存异,让众人的事情众人商量、大家的事情大家做主 ,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 。在西式民主陷入制度困境 ,竞争性选举暴露的冲突、对抗 、分裂等问题积重难返的同时 ,以包容 、和谐 、共识等中国智慧构建 的全过程人民民主迸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

  当前 ,世界之变 、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 、治理赤字加重,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取决于各国人民的抉择。我国坚定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倡导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时代10年 ,我国国际影响力 、感召力、塑造力显著提升 ,充分彰显了中国之路 、中国之治 、中国之理的政治性、科学性、开放性 ,成功给出了破解“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中国方案。

  五是务实重效。中国古代“修齐治平”“经世致用”“知行合一”等思想理念典型地体现了儒家重实用 、求实效的价值取向 。这些都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实践论高度契合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批评以往认识与实践的分裂时说 ,“哲学家们只 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 ,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这说明“知行合一”既可以作为道德哲学 ,用以修身立德,也可以作为治国理政中重要 的方法论原则 。

  务实重效 、知行合一 的文化基因 ,反映在政治实践中就 是崇尚务实、不好空谈,形成效果导向的政治文化、政治心理 。党 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提出关于评价一个国家政治制度是不 是民主的、有效 的主要看“八个能否” 的衡量标准 ,关于一个国家民主不民主关键在于是不是真正做到了人民当家作主 的“四个要看、四个更要看”的审视尺度 ,这是中国务实重效文化传统 的深刻体现。我国通过坚持民主集中制 ,完善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能够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诉求 ,有利于实现个人与集体、局部与整体、眼前与长远 、领导与群众 、民主与法治 、纪律与自由、权利与义务的有机结合 ,形成全党全国的统一意志 ,有效整合社会资源,高效率地贯彻执行,避免各种掣肘和牵扯,避免“低质民主”现象 ,这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的重要制度密码。

  “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 ,期于利民。”在中国式民主的发展进程中,我们党通过不断完善和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 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创造了多种多样 的政治参与形式 ,实现了党 的领导 、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 的有机统一。新时代10年 ,我们党经受住来自政治、经济 、意识形态 、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 ,深刻回答了中国之问 、世界之问、人民之问 、时代之问 ,充分证实了中国式民主的真实高效 ,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 。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 的重要内容 。中国式现代化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 ,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坚持中国共产党 的领导是“中国之制”和“中国之治” 的最大优势,也 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最大优势 。我们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 ,增强“四个意识” 、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始终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 、紧跟核心,始终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 ,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以中国式民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光明日报》( 2022年12月29日 06版)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9语种权威发布

彩信平台官网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