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世纪官方网站_55世纪官方网站
55世纪官方网站2024-02-18

55世纪官方网站

双集中供地模式迎变******

  试点两年,双集中 的供地方式迎来优化。2月2日,一份落款为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发布 的《关于进一步规范住宅用地供应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市、县自然资源部门根据年度供地计划,分批次公开未来一定时间段内拟出让地块 的详细清单。每次公开详细清单对应 的拟出让时间段原则上不少于3个月 ,同时,详细清单内的地块,在公开的拟出让时间段内可以一次或多次发布出让公告 ,这意味着试点两年的双集中供地模式迎来转变。

  业内分析指出,转变不代表要取消集中供地,更为灵活 的供地方式和节奏,将更符合“销售市场活跃-投资拿地活跃” 的逻辑 。

  根据形势“调整和优化”

  《通知》 的核心要点是“推进供应信息公开”。《通知》明确,建立拟出让地块清单公布制度 ,每次公开详细清单对应 的拟出让时间段原则上不少于3个月 ,给市场主体充足的时间预期限制 。同时 ,详细清单内的地块 ,在公开 的拟出让时间段内可以一次或多次发布出让公告,这意味着试点两年 的双集中供地模式迎来转变。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 ,建立拟出让地块清单公布制度实际上 是对过去集中供地模式 的修正 。2022年集中供地工作推进中 ,过于密集 的供地 ,导致房企拿地的准备工作遇到了很多困难,最终导致对于地块的情况掌握不到位 ,也影响了投资拿地的策略 。政策明确了3个月的缓冲期 ,实际上 是希望地块信息为房企和市场所消化,本质上也 是希望土地供应工作和市场需求做紧密的对接。

  在严跃进看来 ,政策内容不代表要取消集中供地 ,而 是要对集中供地进一步优化 ,充分体现了供地思路兼顾短期矛盾和中长期制度安排需要 。虽然今年1月份各地投资拿地依然比较疲软,但随着“销售市场活跃-投资拿地活跃”的逻辑线更加清晰 ,后续各类企业依然会有积极拿地的动作 。

  “并非‘取消’ ,而 是根据形势‘调整和优化’ 。”广东省规划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分析称,集中供地是长效机制,不能因市场低迷就退出 。集中供地 的本源 ,一方面 是疏通供需双方的信息,引导各方预期,避免抢地导致地价推动房价,导致资金大规模涌入楼市;另一方面 是通过对土地合理定价,纠偏地方无序 的土地财政行为,并通过强化信心披露和供地规则,倒逼熟地出让 ,降低开发商拿地无序的成本 。

  部分城市此前已放宽

  2021年2月 ,自然资源部要求22个试点城市实施住宅用地“两集中”,即集中发布出让公告、集中组织出让活动 ,且2021年发布住宅用地公告不能超过3次。但事实上,此前已有部分城市打破了集中供地次数的限制 ,改为一年四次或多次的集中供地 ,更有城市暂停了集中供地模式。

  据了解,北京、杭州 、南京、苏州、无锡等城市于2022年纷纷推出五批次集中供地 ,武汉在2022年更是上架了六批次集中供地。

  2022年10月 ,江西住建厅发文,将持续完善房地产政策 ,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委支持,力争将南昌从“集中供地”城市名单中调出。此外 ,22个试点城市中的长沙也于去年官宣土地推介方式将进行调整 ,今后不再按年度批次推介土地,更改为年度常态化持续更新推介。2023年开年 ,天津首次单独挂出1宗涉宅用地 。

  中指研究院土地市场研究负责人张凯在“中指市场形势及企业研究成果分享会”上介绍 ,回顾2022年22城集中供地来看 ,计划完成率不足六成。对于2023年土地市场走势,业内人士预计并不乐观 。其中 ,市场热度仍将持续分化,安全应成为今年房企选择城市的重要标准。在土地规则上 ,各地采取多次分散供地 ,优化供地条件,降低参拍门槛。

  李宇嘉指出,集中供地模式 是在疫情后开始推的 ,主要 是应对当时高地价及新一轮楼市上涨 。同时,从那时开始 ,也开启了一揽子长效机制建设。当对房企定向去杠杆、要求自有资金拿地,全面打掉“前融”时 ,通过集中供地(一天内完成十几宗地块出让)控制源头上抢地 、诞生高地价 的必要性,已下降了很多。但后续商品房市场下行,回款走低,开发商资金链紧张,此时继续沿用集中供地 ,在很多城市甚至导致大面积流拍,恶化市场预期 的同时 ,此前出让 的高价地也无法开发了,甚至计提坏账准备。

  此次《通知》也明确 ,各地要将住宅用地近三年平均完成交易量以及对应的住宅建筑面积 ,作为测算下一年度供地计划总量的参考 。要“因城施策”安排计划总量 ,凡商品住房去化周期长、土地流拍率高、市场需求明显不足的城市,应当控制商品住房用地供应规模 ,其中已供应未竣工住宅用地面积超过近三年平均完成交易量5倍的城市 ,应当从严压缩计划规模直至暂停供地。

  北京商报记者 王寅浩

COP15开启全球生物多样性恢复“新十年”******

  (生物多样性大会)COP15开启全球生物多样性恢复“新十年”

  中新社昆明10月15日电 题 :COP15开启全球生物多样性恢复“新十年”

  中新社记者 胡远航 陈静

  《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一阶段会议15日下午在中国昆明落幕。大会成功举办高级别会议,发布了“昆明宣言”,推进《生物多样性公约》的进程 ,为下一阶段会议 的成功提供了重要保障 。

  《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伊丽莎白·穆雷玛评价称,“此次大会 是一次非比寻常的大会 ,让生物多样性恢复走上‘复苏之路’ 。”

  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提供了高级别政治推动力

  受新冠疫情影响,COP15 的会期两次推迟,最终确定于今年10月和明年分两阶段举行。刚刚落幕 的第一阶段会议以线上线下结合 的方式召开 ,包含高级别会议、生态文明论坛等,吸引来自140多个缔约方及30多个国际机构和组织,共计5000余位代表参会。

  在为期两天 的高级别会议中,共有9位国家政要以及联合国秘书长出席了领导人峰会,119个缔约方和26个国际机构和组织共计125位部长级代表和24位驻华大使出席了会议 。会议规格之高 ,出席的国家领导人之多,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历史上是第一次。

  会中,多国领导人和国际组织负责人呼吁,各国要团结一致 ,采取务实行动,加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环境治理。要尽快采取行动 ,促进知识创新和惠益分享,加大资金、技术和能力保障等 。

  中国生态环境部部长 、COP15主席黄润秋称,此次高级别会议,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提供了高级别的政治推动力,为下一阶段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

  “昆明宣言” ,指明新十年生物多样性恢复之路

  第一阶段会议13日通过“昆明宣言” ,这是大会的主要成果之一。“昆明宣言”承诺确保制定、通过和实施一个有效的“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以扭转当前生物多样性丧失趋势 ,并确保最迟在2030年使生物多样性走上恢复之路,进而全面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的2050年愿景。

  除此之外,“昆明宣言”还作出“增加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实施‘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所需的资金 、技术和能力建设支持”“各国政府继续合作推动将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纳入或‘主流化’到决策中”“加强和建立有效的保护地体系”等16项承诺 。

  伊丽莎白·穆雷玛表示 ,“昆明宣言”集中反映各方的政治意愿 ,向国际社会发出遏制生物多样性丧失 的强烈政治信号 。

  中国方案,引领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

  本届大会主题为“生态文明 :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这 是联合国环境公约缔约方大会首次将“生态文明”作为大会主题。会期 ,线下现场还举办生态文明论坛 ,围绕“应对气候变化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生态文明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主流化”“绿水青山就 是金山银山 :从理念到实践”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并发布“保护生物多样性,共建全球生态文明”倡议。

  “生态文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中国智慧,成为此次论坛的热频词。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英厄·安诺生说,“绿水青山就 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被中国社会广泛接受 ,这提升了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引领者地位 。伊丽莎白·穆雷玛称赞,在应对生物多样性丧失、生态系统退化、污染和气候变化等全球危机方面,中国政府取得了非凡 的成就,这在论坛中得到充分体现。

  此外 ,本次会议还审议《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 、《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和《名古屋议定书》缔约方会议闭会期间 的工作进展情况等 ,通过了《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提出 的2022年临时预算,为下一阶段 的会议成功提供了重要保障。

  “在疫情还在蔓延 的特殊情况之下,我们还能在一些关键领域取得进展,表明我们有能力适应变化,并且能够在明年举行的第二阶段会议取得新的进展。”伊丽莎白·穆雷玛透露 ,第二阶段,各缔约方还将持续推进未决 的问题,包括在昆明达成兼具雄心 、务实和平衡的框架,制定与框架匹配 的金融支持和机制等 。(完)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9语种权威发布

55世纪官方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