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世纪 - 55世纪
55世纪2024-07-08

55世纪

联通师生网上生活,服务全方位育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 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从2019年起 ,教育部先后分两批确定了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北京市教委 、上海市教委等30所(家)全国教育融媒体中心试点单位,各省教育主管部门也积极探索建设具有本省特色 、符合本省高校实际、围绕本省教育高质量发展 的高校融媒体中心 。经过近三年 的探索与实践,高校融媒体中心已经从机构设置、平台搭建 、场地设施等基础建设阶段过渡到服务拓展、文化建设 、校园治理等系统创新阶段。但由于受到主客观因素 的制约 ,目前一些高校媒体融合机制尚不成熟,管理运行体制机制创新不够 ,财力物力和队伍素养还存在一些短板,高校融媒体中心建设还面临着巨大挑战。下一步 ,高校要立足“两个大局” ,胸怀“国之大者” ,站在政治和全局 的高度,以全媒体视角和互联网思维审视和谋划高校教育新闻宣传工作,探索新时代“全程、全息 、全员、全效”高校教育融媒体发展路径 ,牢牢把握全媒体时代教育新闻舆论工作主动权和主导权。

  坚持“四全”媒体发展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全媒体不断发展 ,出现了全程媒体 、全息媒体 、全员媒体、全效媒体 ,信息无处不在 、无所不及 、无人不用 ,导致舆论生态 、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这为当前高校新闻宣传 的突破发展 、媒体融合的纵深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推动高校媒体融合发展,建好用好高校融媒体中心 ,必须深刻理解把握“四全媒体”的内涵 ,在拓展校园服务功能和研发融媒体产品的基础上 ,让平台在与师生的持续高频互动过程中 ,发现需求、了解需求、满足需求,使融媒体中心真正成为高校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加强网络思想引领 、凝聚改革发展共识的重要阵地。要顺应“全程媒体”的趋势,重构新闻制作加工多样化流程 ,强化新闻传播的时效性和开放性,突破时空界限 ,打通采编发边界,提升优质内容生产能力 ;要基于“全息媒体”的视角,贯通传播载体 ,要强化技术赋能,丰富叙述视角和传播形态 ,突破新闻传播 的物理样态 ;要按照“全员媒体” 的要求,创新组织架构 ,适应网络传播“去中心化”特征,拓展矩阵构建 ,创新交互方式 ,实现由“受众”向“用户”的工作理念转变,由一对多向多对多的传播向度转变 ;要从“全效媒体”的目标出发 ,适应新闻传播分众化趋势 ,丰富表现手段,增加信息容量 ,深化垂直细分领域,提升传播效率,构建“融媒+育人”“融媒+文化”“融媒+服务” 的发展模式。

  创新内容生产传播模式

  不管媒体生态如何变化 ,优质内容始终是其核心竞争力 ,增强内容生产能力,提升内容传播到达率覆盖面,是媒体融合 的关键环节。要再造生产流程。高校融媒体中心要适应当前媒体内容生产、媒介形态 、传播终端等专业细分的趋势 ,积极引入并不断完善采 、编 、发一体化系统 ,建立起总编协调、值班调度、部门沟通 、采前策划等制度 ,搭建指挥调度系统 、协同管理系统 、全媒体内容管理系统和大数据中心,建设“多次多样采集、全媒体多元编辑、立体多渠道传播” 的全媒体内容生产分发系统 ,实现云端化、数字化、全媒化 、智能化。要强化内容生产 。推进高校媒体深度融合 ,首先必须立足师生、校友、家长、合作者等受众群体需求 ,充分发掘自身新闻资源 ,策划生产受众喜爱 的原创内容 。其次要深度开拓区域垂直类内容产品,运用算法技术 ,加强数据挖掘,主动设置议题 ,引导受众需求,使自己成为高等教育领域最权威 的内容生产者和供应方。同时,主动关注多元业态和精准服务,从移动化、社交化、分众化趋势出发 ,丰富多元供给 ,探索“融媒+育人、融媒+文化 、融媒+服务” 的互动模式 ,形成融媒体传播平台与师生网上生活社区的联通 。要优化传播通路。完善渠道建设 ,强化技术应用 ,构建适应高校特点的立体传播模式是提升新闻宣传价值 的基础,也是解决内容生产传播能力建设问题 的重要路径。高校融媒体中心要增强技术赋能,借助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实现推送的精准性和个性化 ,优化媒体融合传播生态。

  优化保障支撑体制机制

  媒体融合 的新模式、新样态 ,要求高校不断优化组织保障体系,实现高校融媒体中心建设理念 的迭代和组织架构 的再造。要重构组织体系。全面对接融媒生产传播规律 ,组建采编中心 、运营中心、摄影工作室 、产品设计工作室、音视频工作室等适应融媒体发展 的运行机构。以内容生产为关键点,突出目标导向 ,强化过程管理,构建矩阵式组织结构 ,加强采编发团队 的系统整合 ,探索以内容创作为核心 的项目制 、工作室等组织运行体系,实现跨团队跨领域协作。要拓展融媒矩阵 。媒体融合“去中心化”“分众化”的特点 ,需要我们在建设中充分调动各方面参与的积极性 、创造性,从高校内部跨学院 、跨处室、跨平台整合媒体经验丰富 的业务骨干,强化选题策划 ,增强参与性和多样性,避免内容同质化现象。要借助互联网平台 ,丰富PGC(专业生产内容)与UGC(用户生产内容)内容接入形式,增强师生融入度 ,推进多屏融合 ,全方位打造传播矩阵。要强化保障支撑 。融媒体产品生产模式和全媒体传播形态的革新 ,对高校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 。培养适应媒体融合发展规律 ,具有互联网思维和跨媒介素养的创新型人才队伍,是支撑高校融媒体中心健康发展的根本力量。高校融媒体中心要加强队伍的融媒战略和媒介素养培训,使其既坚守教育新闻价值理想,又掌握现代生产传播技术 ,助力高校融媒体中心创新发展。

  (作者 :倪松涛 ,系江南大学副校长 ,江南大学互联网传播研究中心主任)

广东省人大代表陈泽滨:打造大日化产业集群 推动“制造业当家”******

  中新网广州1月12日电 (记者 程景伟)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12日在广州开幕 。广东省人大代表 、立白科技集团总裁陈泽滨建议 ,打造广东大日化产业集群 ,助力广东制造业强省建设迈上新台阶 ,推动“制造业当家”。

  “珠江水 、广东粮、岭南衣、粤家电” 是广东传统优势产业。随着时代 的发展,广东日化行业凭着历史沉淀的地域优势 、产能优势 ,也成为广东制造业 的支柱产业之一 。

  目前,广东日化行业规模全国领先,牵引产业链各重点企业快速发展,产能走在全国前列。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 ,2021年全国合成洗涤剂产量为1037.7万吨 ,其中广东省合成洗涤剂产量达324.62万吨 ,占全国总产量超过三成。2021年底 ,广东化妆品工业总产值和化妆品专利申请数量均居全国第一 ,全国国产普通化妆品备案数量有70%来自广东省。

  但同时,广东省日化行业面临诸多不足 ,比如规模大而不强,综合实力有待提高 ;创新能力有待强化,对比国际先进地区仍有较大差距;产业链生态仍未完善,服务支撑与资金支持亟待提升 ;企业单打独斗 ,产业运营效率亟需提升 。“推动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是广东省日化产业基础高级化 、产业链现代化的关键。”陈泽滨说 。

  陈泽滨建议 ,政府引导产业链重点企业建立化妆品 、日用洗涤品 、口腔护理用品等日化行业细分领域品牌孵化基地,孵化一批新兴日化用品生产品牌 ;由政府牵头,共同组建支持广东省本土日化产业 的政府产业引导基金。

  陈泽滨建议 ,同时,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引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数字技术为抓手,依托广东省日化行业全国领先 的行业数字化平台和资本优势,打造日化产业数字化底座 ,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产业数字化赋能服务 ,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

  陈泽滨称,应鼓励行业企业积极入驻全产业链互联网平台 ,推动产业链企业“上云上平台”比例逐年提升,助力企业实现降本提质增效 ;推动全产业链智能化改造。

  此外,他还提出,广东可基于现有日化生产基地载体,如深圳“美丽谷”高端化妆品产业集群、汕尾海丰美妆产业园等 ,打造一批省级以上日化产业重点产业园区;吸引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进驻园区 ,实现产业配套集群化发展。(完)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55世纪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