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世纪官方网站| - 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 - 共创行业新价值
55世纪官方网站2023-01-31 16:05

中德专家携手救治疑难病患******

  中新网上海2月2日电 (记者 陈静)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 ,跨国高难度医疗救治并没有间断 。

  记者2日走访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INC)了解到 ,作为世界知名颅底、脑干肿瘤和脑血管病领域专家巴特朗菲教授,2022年多次来华开展学术交流。期间,两国医学专家同台手术,在救治疑难病症患者 的同时,积极推进中外神经外科之间的互动 。

  据悉 ,江苏省卫生支撑计划中德国际合作交流项目合作专家 ,2022年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和巴特朗菲教授开启了第二聘期(5年) 的合作。同期,苏州独墅湖医院聘请巴特朗菲教授成为该院神经外科首席顾问 ,以提升国际医疗服务能力,加强中外专家交流合作 。据了解 ,未来,巴特朗菲教授将每年定期来到苏州 ,围绕神经外科临床复杂难题与该院医疗团队深入合作,在高精尖医疗设备 的支撑下 ,让国内疑难脑瘤患者不出国门,就能接受顶级专家手术治疗。

  据介绍,2022年11月份至12月份线下学术交流活动历时21天 ,除了参加线下及线上学术交流会议、正常的教学、病例讨论和查房外 ,巴特朗菲教授还主刀 ,为近30例疑难脑瘤患者进行手术 。在示范手术中 ,巴特朗菲教授进行了“世界高难度”脑干-延髓手术示范教学直播 。这 是一例成功 的脑干延髓海绵状血管瘤的全切根治性手术,挽救了一位19岁少年的生命 。近7000名国内神经外科医生全程观摩、交流互动。

  据介绍,多名接受手术 的患者,其肿瘤分别位于脑干、颅底 、脊髓及视神经内等位置。在国内神经外科专家 的协作配合下 ,巴特朗菲教授最大程度切除肿瘤 ,且尽力完好保留患者的正常神经功能 。目前 ,这些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 ,已基本顺利出院 。

  12岁少年小宇(化名),罹患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四处求医后 ,小宇妈妈均被告知手术风险巨大,手术可能导致瘫痪,包括一些其他神经的损伤 ;可能视神经 、吞咽功能、语言...都会受损 。最终他们求助巴特朗菲教授 。这位专家给了他们积极接受治疗 的信心 。

  2022年11月20日 ,在中德专家合作诊疗、密切配合之下 ,小宇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顺利接受 。出手术室,小宇即清醒 ;术后第二天,孩子正常吃饭;第三天可下地行走;术后10天,小宇妈妈开心地说 :“我儿子说,想要自行车 。他健康了 ,让我给他买辆自行车!”

  在另一台教学手术中,巴特朗菲教授主刀,从早上9点到晚上9点30分,历经12个半小时的高难度手术 ,这位专家从33岁郑女士(化名) 的脑中 ,成功切除一个巨大的脑干-脊髓髓内肿瘤 。据介绍,这台手术其实相当于两台手术——脑干延髓 、脊柱 。术后,巴特朗菲教授表示,郑女士 的肿瘤起源于脑干下部 ,累及延髓和颅颈交界区,且向下方延伸到整个颈部脊髓以及一直到第一胸椎水平,病变累及范围近15cm,这个位置 的手术稍有不慎 ,患者可能面临瘫痪、呼吸心跳暂停 、昏迷植物人等不可挽回的结果。

  据了解,为了更好地保护该名患者 的正常神经功能并切除肿瘤 ,仅仅延髓 、脊髓部位的肿瘤剥离,巴特朗菲教授就用了4个小时 。高难度手术 的成功实施 ,也体现了中德医疗团队 的精诚协作 。

  自2023年1月8日起,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优化移民管理政策措施开始实施,中外人员流动和学术交流合作正逐步恢复正常 。

  据悉,当下国内外神外科医生期待更多面对面沟通交流 、切磋手术技巧的机会,以能拉进彼此 的距离 ,增加相互了解 。据透露 ,今年3月下旬 ,巴特朗菲教授还将再次来华学术交流并示范手术 。

  INC方面表示:在目前 的情况下,中国神经外科医生不仅要更多“走出去” ,积极出国参加学术交流 ,也应邀请更多国际神经外科大咖来华访问交流 。

  INC方面表示,今后将展开多场由多位世界知名专家领衔授课、国内知名医院的专家来沪参加 的学术沙龙 ,并组织国内神经外科领域医生等赴海外进修;希望分享前沿技术成果 ,在深化国际间手术技术合作进程中 ,让中国医务工作者了解国际最新的学术动态,共同推动世界神经外科学科发展 、造福更多神经外科疑难病患。(完)

55世纪官方网站

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

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现代化人才 、教育评估、区域经济发展 、生态优势转化等话题 ,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徐佳: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

  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分中心研究员徐佳认为教育 是民族振兴 、社会进步 的重要基石 ,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 、促进人 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 。徐佳认为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教育各环节 。把立德树人 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以文化人、以德育人 ,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 、文化知识教育 、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 ,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 、高等教育各领域,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 。二要着力办好思政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 的事业 ,前途光明、任重道远。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 、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 ,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三要建设好教师队伍 。教师作为知识 的传授者、价值观的塑造者、人类文明的传承者,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要责任。推动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一方面要努力建设政治素质过硬 、业务能力精湛 、育人水平高超 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另一方面要在全社会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 ,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 ,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 的社会声望。

  摘编自《人民日报》

  【林蕙青 、范唯:以评定向促强 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总督学顾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评估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林蕙青 、教育部教育质量评估中心主任范唯认为教育评估是教育体系 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质量教育体系 的重要保障 ,也 是教育现代化 的重要治理手段。在全国范围内做好新一轮审核评估工作 ,需要把握好以下几个重要方面 。首先 是以评估推动高校落实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新一轮审核评估主动对标中央要求 ,着眼于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促进高校建立“立德树人” 的落实机制 ,对评估指标体系的范围 、内涵 、重心作出重大调整。一是强化学校顶层设计 、系统设计 ;二是关注学生学习成效和教师教学效果 ;三是促进学校全员育人机制建立 。其次要以评估促进高校合理定位 、办出特色和水平。新一轮审核评估推出 的“两类四种”分类评估 是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工作的重大突破,会有力 、有效地引导学校形成各安其位、结构合理 、特色彰显 的高等教育新格局。具体来说表现在 :一是以适宜可选类型促高校明晰办学定位;二是以定制组合指标模块引高校实现特色发展 ;三是以多种常模数据助高校找准坐标方位 。再次 是以评估推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再深化 。改革焦点主要集中在第一,加快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 ;第二,推进新型校地校企合作 ,强化产教融合 、科教融汇 的培养模式;第三 ,改革教学内容体系 ;第四 ,抢抓机遇,推进教育数字化变革 。最后 是以评估推动高校建立现代大学质量保障体系。新一轮审核评估立足于以外促内,通过外部评估 ,切实加强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推进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

  【沈铭辉 、李天国 :RCEP为区域经济发展带来新机遇】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沈铭辉 、李天国认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署和生效有助于亚洲经济体进一步提升区域贸易投资自由化水平 、促进形成区域一体化市场 ,也为后疫情时代亚洲区域经济合作提供了强大动力。20世纪80年代以来 ,经济全球化浪潮推动世界经济高速增长 ,这种局面一直持续至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 。此后 ,全球价值链重塑趋势开始显现。一方面 ,与金融危机前相比,全球价值链增长放缓 。另一方面,全球价值链区域化趋势增强,表现为价值链越来越在地理上集中于最终消费市场 。此外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也深刻影响了全球价值链调整进程 。尽管经济全球化受到阻碍,但亚洲区域经济合作脚步并没有因此而停歇 。尽管成员国在经济体制 、发展水平 、规模体量等方面差异巨大,RCEP在多样性与高标准之间找到平衡 ,用灵活的方式处理了不同利益诉求,体现出全面性 、先进性和包容性 。RCEP的生效意味着亚洲区域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 ,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亚洲经贸合作机制内涵,其带来的巨大贸易创造效应和更高社会福利水平 ,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提供了新机遇。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有助于重构区域价值链,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二是有助于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三是有助于提升“一带一路”机制化水平。四是有助于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

  摘编自《经济日报》

  【杨茜迪 、陈红敏:让生态优势变为发展优势】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杨茜迪、陈红敏认为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一方面将保护自然与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联系起来 ,另一方面 是促进生态优势转变成发展优势、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的关键路径 。应从三个方面来理解相关内容。一是守住生态安全底线的重要支撑 。生态安全作为国家安全 的重要内容, 是生态系统满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备条件 , 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基础和前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是守住生态安全底线的重要支撑。二 是创造优质生态产品满足人民需要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必须将人民对美好生活 的向往和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人民提供更多、更优质的生态产品。因此 ,需要从上至下打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观念、技术 、制度等阻隔,在充分挖掘生态产品价值 的基础上 ,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体制机制 。三 是促进生态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促进地区生态优势转变成发展优势, 是推进生态功能保护区域与其他地区实现共同富裕、同步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平衡,需要推动自然资本与人力资本 、人造资本有机结合,因地制宜地探索不同类型地区生态优势转变成发展优势的模式,让提供生态产品的地区和提供工业产品 、服务产品 的地区基本同步实现现代化 。

  摘编自《中国环境报》

  (光明网记者李彬整理)

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9语种权威发布

55世纪官方网站地图